第二版:教学研究总第22期 >2024-06-16编印

和孩子们谈谈理想
刊发日期:2024-06-16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李娜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鲁迅

1.用好影视资料和经典著作,与榜样人物为伴

心理学中有一个著名的观察学习实验:当孩子看到成人榜样在发起攻击性行为后,他们会在榜样不在场时依然模仿或实施类似的攻击行为。也有研究表明,英雄主义的电影会让孩子产生模仿英雄言行的行为。由此可见,榜样的力量非常重要,光从口头上教导孩子需要成为怎样的人,可能会让孩子觉得是在听说教而产生抗拒心理,然而,当青少年透过屏幕和书页与有理想的人相遇,无论是名家伟人,还是有理想的普通人,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他们心中会在某些时刻泛起理想的涟漪,或是找到一个模仿、学习的对象。

在这个过程中,家长或老师如果能够进行一些启发性的指导,可能会事半功倍。少年时期的钱学森有一次与父亲去香山游玩,看到一只苍鹰,他对父亲说:“我想变成一只大鸟,到空中去遨游”,他的父亲不失时机地向他讲述了《庄子》中庄周写《逍遥游》的寓言故事,启发钱学森树立远大抱负,做扶摇而上的鹏鸟,而不做目光短浅,安于享乐的蝉、学鸠,引得钱学森连连赞同庄周的幻想。由此可见,与孩子共读故事,共赏影片,在这个过程中一起探讨,可以引发孩子关于理想和志向的思考。

和青少年谈理想,从一份书单或影单开始吧!

2.与最近的目标结合,制定规划小步迈进

在青少年树立理想之后,朝理想迈进是一个持久而循序渐进的过程。当青少年已经达到某一个发展水平时,他们需要怎么做才能够来到新的发展水平,从而缩短和理想之间的差距呢?这个时候,阶段性的目标和规划作为衔接当下和未来理想的桥梁便发挥了重要作用,这种对于未来的思考会在一定程度上对青少年日常的行为提供动力。

举个例子,我国正处于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科技发展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重大突破,建成了一个又一个令人震撼的大国重器,如C919大型客机、中国空间站梦天实验舱……如果一个青少年产生了“我要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做贡献”的理想,可又觉得当前的自己距离这个理想太遥远,如果没有短期的目标和规划作为日常行动的支撑,青少年很有可能会因不知道如何实现这个理想而产生畏难心理,长此以往甚至可能因为觉得理想过于遥不可及而放弃。

让我们一起设想,当前青少年知道自己的化学成绩不错,但是物理成绩似乎不尽如人意,如果他知道学好数理化以及其他跨学科基础知识对从事航天事业很重要,他可能接下来会制定提升物理成绩的目标,比如下次物理考试取得比之前更好的成绩,调整每天分配给物理学习的时间等等,与此同时他可能会按照目标付诸行动。

由于这些目标基于未来理想,且受到了青少年自身的认同,因而它会比家长或老师单方面的要求更能引发孩子的自主性和行动上的坚持。这样一步一步地小步迈进所带来的正强化,一方面会让青少年因实现了短期的目标而获得自信和进一步向理想迈进的动力,另一方面也让遥远的目标更加可感。

和青少年谈理想,从聚焦当下的小目标开始吧!

3.保护好孩子的兴趣,与勇敢探索相结合

在如今升学和就业的双重压力下,父母在涉及青少年的兴趣爱好方面,不知不觉产生了一种功利性的倾向,比如学这能为以后多留条路,学那能为升学加些分数……虽然基于这些想法的规划对发展兴趣能起到一定促进作用,但这种家长目的明确的主导或许也抑制了孩子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

与课本教学无关的各种亲子体验活动能促进青少年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种体验式的沟通可以在轻松随意的情况下进行,比如一起做家务,一起种某种蔬菜或花,一起长期观察天文现象,甚至还可以相互邀请体验彼此的兴趣,鼓励孩子探索兴趣的同时也促进了亲子关系的发展。在轻松的亲子互动中,说不定就为孩子未来的理想甚至事业播下了一颗种子。

和青少年谈理想,从呵护兴趣,开启各种探索开始吧!

理想,可由兴趣孕育而生,可与榜样人物相伴而生,可由大国重器激发而生,更可由国家使命赋予而生,在这个过程中,离不开家长和老师适时适当的引导。当理想越高远,以至于着眼于服务整个民族国家的层面,心理层面的精神和意志力也会越发彰显出强大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