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版:教学研究总第22期 >2024-06-16编印

伟人诗词话党史(二十二)
刊发日期:2024-06-16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董 征

仔细去看《入城三大公约十项守则》,规定是如此细致,具体到了上厕所、墙上乱写乱画这些细微琐事,目的只有一个,不扰民。解放军入城后,不仅坚决执行不入民宅及其它入城纪律,甚至为了稳定市场供应,不影响百姓正常的生活, 士兵一律不允许在市区买东西,甚至部队吃的饭菜,也是在几十公里以外的郊区做好,再送到市区。

入城三大公约

一、遵守军管会及人民政府的一切法令和各种规定。

二、遵守城市政策,爱护市政建设。

三、保持革命军人艰苦朴素的传统作风。

入城十项守则

一、无故不得打枪。

二、不住民房店铺,不准打扰戏院及一切娱乐场所。

三、无事不上街,外出要请假。

四、车马不得在街上乱跑。

五、不准在街上吃东西,不得扶肩搭背,不准拥挤街头。

六、买卖要公平。

七、驻地打扫清洁,大小便上厕所。

八、不准卜卦算命,赌博宿娼。

九、不准封建结合,徇私舞弊。

十、不准在墙壁上乱写乱画。

考虑到当时部队文化素质普遍偏低,第三野战军将入城守则和纪律编成了朗朗上口的快板诗:“解放大军下江南,要进上海和南京。大小城市几百座,都要解放归人民。接管建设新城市,政策纪律最要紧。入城守则共八条,一条一条记在心……若要进城来宿营,要经军管会批准,房子不能随便住,宿营必须听指定。不准乱跑乱游逛,先要请假后出门。不准随便乱打枪,军纪森严不容情。不准沿路拦汽车,走路要靠一边行……”

不仅如此,入城纪律还被制作成画册,人手一本,方便随时学习。有张珍贵的老照片记载了当时的情形:匆匆行军的解放军战士,每个人的背包上都挂着画有入城规定的画册。不识字可以,可以听快板,可以看图画,就一个目的,让入城纪律入脑入心。所有这一切努力,都是为了给进城工作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为了给上海群众,送上一份珍贵的见面礼。

1949年5月28日清晨,响了几天的枪炮声刚刚停息不久,上海市区里,一些胆大的市民鼓起勇气走出来看看情况,随即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街道两侧,密密麻麻地躺满了身穿黄布军装的解放军战士。5月底6月初,正是江南的梅雨季节,蒙蒙雨中,疲惫至极的战士,就这样和衣抱枪,整夜睡卧在车水马龙的马路两侧。 这一幕,在电影开国大典中得到了生动的重现,据说宋美龄看到眼前令人动容的一幕时,和旁边的人说了这样意味深长的一句话:“国民党,再也回不来了。”精心准备的见面礼,得到了最好的回馈——民心。

“26日。下午三点起微雨,子夜大雨……解放军在路站岗,秩序极佳,绝不见欺侮老百姓之事。在研究院门前亦有岗位,院中同人予以食物均不受。守门之站岗者倦则卧地,亦绝不扰人,纪律之佳,诚难得也。” 

这是著名科学家竺可桢日记里的话,许多知识分子之前还对共产党抱有疑虑,在收到这份见面礼后,一切疑虑都烟消云散了。

“我的车开到一个路口,有位解放军战士告诉我,前边还有战斗,不安全,要我别过去,态度和气诚恳,这是我第一次接触解放军。”这是原国家副主席荣毅仁对解放军的第一眼印象。作为著名的红色资本家,荣毅仁的经历非常具有代表性。上海有许多商人企业家,一直对共产党怀有戒惧之心。很多早已在香港、在国外安排好了退路。解放军入城后献上的这份见面礼,让一批徘徊观望的上海工商界人士下定决心留在上海,和我们党携手,一起建设新中国。

解放军给上海的这份见面礼也震惊了当时在上海的外国媒体。

“虽然这些高楼大门敞开,但共产党士兵们却睡在人行道上。如果是“赤佬”(指国民党士兵),他们就会闯进去,好像自己是这个地方的主人一样!”“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听到任何有关人民军队不良行为的抱怨。”——《字林西报》

上面是来自英国人的报道。

“士兵们都累坏了。他们坐在人行道上,背靠着建筑物,躺在那里睡着了。第一天晚上,下起了雨,许多还没有安排到避雨点的士兵浑身都湿透了。但他们拒绝接受干衣服、食物、茶,甚至热水,因为他们说不能拿人民的东西。”

——《密勒氏评论报》

上面是来自美国人的报道。

有趣的是,大量上海的外国记者关于共产党正面的新闻报道,引起了英美各国国内编辑的怀疑——怀疑这些身在中国的记者已经被共匪控制,是在被挟持的状态下被迫进行正面报道。为此美联社上海分社社长弗莱德·汉普顿(Fred Hampson)专门发表澄清声明,称 “没有来自共产党的压力”,大量正面报道是因为新旧政权之间的鲜明对比。

借用外国媒体的话,“新政府已经获得了一个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并且他们用行动战胜了以前可能存在的偏见。”